2024年11月9日下午,备受瞩目的2024年互联网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美丽的水乡乌镇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和浙江省共同富裕文化创新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乌镇数字文明研究院承办,浙江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协办。金秋时节,乌镇再次成为全球互联网人关注的焦点,共同见证这场互联网史上的盛会。
本次研讨会以“全球数字契约与互联网初心”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球的高校学者、互联网企业高管及行业组织代表,共同探讨《全球数字契约》(GDC)对全球网络治理的重要影响,以及互联网初心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积极作用。会议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助理赵瑜佩主持。
浙江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邬介然开幕致辞。他首先对出席2024年互联网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各位专家、各位国际学者表示欢迎,并提到面对互联网格局的持续变化和不确定性,“不忘初心”的原则仍然是数字文明的最佳指南。他指出,本次研讨会邀请的高校的学者、国际专家、领先的互联网与数字企业高管,以及中国互联网协会等行业组织的代表结合互联网的历史,讨论全球数字契约(GDC),同时保持造福全人类和共同进步的精神,并呼吁大家需要共同抓住这个建立互联网连接的机会,在创造合作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互联网机构的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熊澄宇上台致辞。在对在场嘉宾表示欢迎后,他提出我们要思考互联网的契约和出处都是什么?他认为互联网仍然需要构建一个文明的方向,是精神上的行为制度。而精神的表现是科技迭代、经济发展与社会形态的变革。同时,他认为网络空间在某种程度就是社会科学的实验室,必须有规矩和秩序。他指出网络层面空间秩序有四个层面,第一个是法律,第二个是规章,第三个是道德,第四个是文化,并强调建立一个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社会形态是未来互联网以及全世界都需要为之努力的题目。
在随后的主旨论坛中,来自全球各地的知名学者和行业专家围绕《全球数字契约》与互联网初心进行了深入探讨。硅谷计算机历史博物馆互联网历史项目策展总监Mark Weber作了题为“使用它或失去它:叙事和网络世界的保存”的主题发言。他深刻地分析了叙事对网络世界的历史保存的形塑作用,并详细介绍了计算机历史博物馆的互联网历史项目,突出强调其在网络和移动技术资料保存方面的使命。他探讨了对历史主导解释如何随时代的变迁而演变,以及这种变化对新主题档案保存所带来的挑战。他表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叙事和史学方法选择性地塑造了被保存的内容,并以大语言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例,展示了当代社会如何构建新兴技术的主流叙事。最后,他强调了研究人员与档案机构建立联系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以确保具有历史价值的材料得到妥善保存。
. DiploFoundation创始董事兼日内瓦互联网平台负责人Jovan Kurbalija作主题发言。他认为,在数字时代,回溯技术演进的历史,对于把握现在和构筑未来具有重要的价值。从早期的TCP/IP协议到晶体管的发明,再到冷战时期的技术军备竞赛,这些关键的历史节点共同塑造了我们的数字世界。互联网的历史不仅记录了技术的飞跃,也映射了人类交往方式和社会结构的演变。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技术背后的军事和地缘政治因素,它们对技术的演进和应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提醒我们关注技术进步下的偶然性和集体努力、技术与创造者意图的关联、技术乐观主义的局限性、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技术与军事地缘政治的联系,以及技术治理效果缓慢而持久的特性等。他强调,这些经验教训的深远价值在于指导我们,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潜在威胁和未来挑战,以迈向一个更为公正、人道的数字化时代。
ICANN前主席Peter Dengate Thrush发表了以“互联网治理的历史”的主题演讲,特别关注ICANN和多利益相关方模型,详细解读了互联网技术从军事用途到商业与学术应用的演进历史。他首先系统回顾了互联网的起源,再探讨ARPANET在1972年连接了35个站点并发展为学术研究的重要网络。然而,他指出,彼时互联网并非唯一的全球网络选择,多个国家也在开发各自的协议。在美国,域名系统(DNS)的发明使得计算机的连接与管理变得更便捷,并催生了全球首个顶级域名管理架构。而后,商业和政府监管需求日益增加。1998年,ICANN的成立标志着全球互联网治理框架的逐步成型。他强调,尽管IT业界与政府间围绕互联网管理的冲突不断,但ICANN的成功在于其多利益相关者模型。如今,互联网技术在不断演进,而其全球治理的架构亦在持续调整,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全球通信需求。
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院长Mona Ngusekela Mwakalinga在会上分享了坦桑尼亚在数字化进程中的巨大变化和挑战,倡议互联网的未来发展应更多关注公平性。她首先回顾了自身在互联网的初体验,以及移动银行等技术在坦桑尼亚的发展,思考了坦桑尼亚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支持偏远地区的家庭联系与资源分配上的发展与改变。坦桑尼亚从2001年的15万用户增长到如今的4100多万用户,互联网成为推动城乡连接的关键力量。但她也指出,技术应用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人工智能的影响和学生对即时信息的依赖性。而政府应该在媒体和通信内容上起监管作用,以确保负责任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最后,她展望了坦桑尼亚的数字化未来,表示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坦桑尼亚的城乡差距将会不断缩小。
韩国首尔大学教授Lee Chul-joo在主题发言中,就网络健康相关活动的社会差异及其影响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首先他就健康差异和健康风险的含义进行了解答,提出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可能导致不同社会群体在个人访问、使用、处理和处理从其公共信息环境中收到的健康信息的能力方面存在差异。他认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进步在改善个人健康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尽管(ICT)具有革命性的力量,但它们在社会群体之间的分配并不均衡。最后他强调,为了缩小健康应用程序使用中的数字鸿沟,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应该向低收入人群灌输关于使用健康应用程序的预期积极结果的信念和信心,形成对健康应用程序使用的有利态度。
达特茅斯大学副教授Mark Joseph Williams作主题发言。他就电视电影以及网络媒介生态项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介绍了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由电视工作形成的中心概念以及在电视电影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并播放了Le Gai Savoir(1969)在1967年为电视网络拍摄的片段,引人深思。他还明确了达特茅斯学院将从特定的知识学科和更广泛的社会监控模式方面将网络文化的影响视为“学科”。最后他从影视角度提出要摒弃一些旧的东西,回归空白奠定新基础,这样才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视觉盛宴。
阿联酋大学媒体与创意产业系主任Ahmed S.M.N.Mansoori发表了名为“人工智能与媒体动态变化:在专业和教育领域导航挑战”的演讲,他强调,尽管技术发展为新闻业带来了挑战,但新闻业的核心价值,对真相、伦理和服务于社会的承诺仍然是行业的指导方针。他以不同的视角讨论了新闻业模式的变化,当今的新闻编辑室高度技术化,人工智能使得从遥远地区快速报道成为可能,并开放了新闻空间。他呼吁从业者和教育者拥抱这些变化。他强调,即使技术重塑了我们使用的方法和工具,新闻业的本质仍然是我们的指导指南。
在主旨论坛之后,一场以“互联网初心与实践”为主题的圆桌讨论吸引了众多与会者的目光。本次圆桌讨论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方兴东教授主持,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熊澄宇,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黄澄清,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吕本富等嘉宾参与讨论。
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熊澄宇从社会发展史和文化史的角度探讨了互联网史研究的未来。他强调:“互联网历史不应该仅仅是技术史,社会发展史、文化史也很重要。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比技术给我们带来更多思考”。不同国家的网络都有秩序,这种秩序塑造了不同的网络生态。互联网史研究需要立足这种秩序,探寻网络生态内容,厘清哪些是技术成分,哪些是内容成分。如此,才能做成一份完整的互联网史。关于《数字契约》,他认为,数字契约是全球未来社会契约的一个附件,而真正的安全是达成共识。因此,契约的达成表明人类愿意来探讨和推动互联网和AI治理,对网络安全和AI安全是颇有裨益的,但契约的达成和实施路程道阻且长。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黄澄清从自身经历出发,追溯互联网的初心。他指出,开放、平等、参与和共享正是互联网初心之所在。其中,开放性是互联网强大生命力的源泉,“互联网不是规划出来的,是生长出来的。如果说电信网是铁路,互联网就是公路,什么车都可以在上面开”。从实践来看,如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都不是国营,这正得益于各界在促进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对初心的坚守。谈及对《全球数字契约》的看法,黄澄清结合自身经验首先讨论了互联网与政府的关系辩论过程,并提到IGF的意义在于把全世界关心的互联网议题聚焦了。他还特别提到,在IGF遭遇挫折之际,各国鼓励继续开办,显示了全球范围内对互联网治理议题的重视,《全球数字契约》正是这种治理意志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吕本富在发言中首先回顾了中国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技术创新。他强调了新浪的长网页技术、微信红包、短视频等对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巨大影响。长网页技术减少了用户在浏览过程中翻页的次数,而红包的推出不仅吸引了大量用户,还将信息的浏览者快速转化为消费者,从而推动了中国互联网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这种变化体现出中国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此外,短视频也推动了互联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谈到《全球数字契约》时,吕本富表示,互联网作为最好的载体,能够将不同文明的人们通过共同的概念联合起来。然而,这也需要有一些契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他关注到了技术发展对财富中心和就业中心的影响,认为这需要学者和政策制定者进行深入研究和规制。
在圆桌会议最后,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方兴东在总结发言中回顾了本次会议的成果,并对互联网历史的研究表示了乐观态度。他提到,尽管互联网的未来充满挑战,但互联网历史的研究同样充满智慧。他认为,研究互联网历史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下,也能为我们应对未来的挑战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方兴东还透露,团队即将启动五卷本的互联网史写作工程,并计划在2025年推出英文版的互联网史学术刊物。他希望通过这些努力,推动互联网历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并吸引更多的学者和学生加入这个领域中来。
为了鼓励更多学生在互联网史和网络治理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本次研讨会还设立了优秀论文奖。在颁奖环节,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了优秀论文奖的揭晓和颁发。这些优秀论文的获奖者不仅展示了他们在学术领域的卓越成就,也为全球网络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持。
2024年互联网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不仅展示了全球互联网人在推动网络治理体系完善和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决心和行动,也为未来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我们相信,在全球互联网人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更加稳定、公正和可持续的全球网络治理框架必将逐步形成,数字技术也将为全人类带来更加广泛和深远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