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飞:当AI开始“进厂干活”:IT老友在智元机器人看到了新物
至顶科技总编辑观点摘录:需求往往是创新之母。攀登珠峰,最后的几百米,才是最艰难、最危险的路程。智元的策略:快,是唯一的生存法则!面对现实世界,如果还慢悠悠地在实验室里搞理论研究,等着一个完美的通用大模型从天而降,那基本上就出局了。部署的机器人越多,跑的场景越多,积累的数据就越多,模型才会越聪明。这就
13
- 0
- 0
-
王长胜:机器人产业的“DeepSeek 时刻”,需要从开源具
王长胜资深媒体人观点摘录:机器人必须真正走进家庭,承担起主动为人服务的具身智能角色,才能真正迎来机器人产业的“DeepSeek时刻”。数据孤岛+系统割裂+硬件不兼容的现状,给产业发展套上了多重枷锁。人工智能模型必须突破场景理解得瓶颈,行业必须从各自为战、进展缓慢的困境中挣脱出来,才能实现机器人走进家
14
- 0
- 0
-
冀勇庆:机器人产业“DeepSeek时刻”未至,开源与全球化
冀勇庆:财经作家、知名科技博主观点摘录:当前人形机器人尚未迎来“Deepseek时刻”,产业仍处于相对早期的发展阶段。但可以吸纳和借鉴DeepSeek的成功经验,如开源模式为后续发展铺垫。构建具身智能操作系统生态,关键在于激活开发者群体,需要充分调动高校师生、个人开发者等群体的参与兴趣,并给予算力和
14
- 0
- 0
-
智元灵渠OS为产业赋能,携手伙伴共建具身智能技术生态
胡旷 智元机器人生态总监观点摘录:深知具身智能产业是一条长周期赛道,产业链十分复杂。如何凝聚产业伙伴,让优秀的伙伴能与智元机器人一同在这条长周期赛道上坚持下去,既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也是要面临的长期问题。在具身智能产业中,操作系统无论在技术层面还是产业生态构建上,都是核心支撑。智元机器人经过技术层面与
13
- 0
- 0
-
段永朝: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的“长跑”思考
段永朝苇草智酷创始人,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观点摘录:机器人产业作为人工智能落地的核心载体,技术迭代、场景适配本就需要长期验证,用“短期爆发的思维衡量,反而会忽略技术攻坚的本质。当一个公司表达生态两个字的时候,那就要准备长跑的,而不是要看一年后爆发,两年后爆发。要看的是20年后爆发,这才是生态的
10
- 0
- 0
-
冀勇庆:机器人产业“DeepSeek时刻”未至,开源与全球化
冀勇庆:财经作家、知名科技博主观点摘录:当前人形机器人尚未迎来“Deepseek时刻”,产业仍处于相对早期的发展阶段。但可以吸纳和借鉴DeepSeek的成功经验,如开源模式为后续发展铺垫。构建具身智能操作系统生态,关键在于激活开发者群体,需要充分调动高校师生、个人开发者等群体的参与兴趣,并给予算力和
7
- 0
- 0
-
荆涛:做智能机器人的“成长陪伴者”
荆涛达武创投创始人精彩观点:投资人的核心决策维度之一,就是“成本”。现阶段绝大多数机器人的综合成本,高于替代目标。现在的智能机器人,根本不是“成熟工具”,它的具身OS还在打磨物理交互的精度,国产化适配还没完全定型,批量生产时的一致性还有提升空间。这些“不完美”本质上是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端的必经阶段
13
- 0
- 0
-
孔华威:机器人与AI生态的新思考
孔华威原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观点摘录:从资本市场和媒体视角看,机器人产业已经迎来了“Deepseek时刻”。当下机器人领域,不少布局已跳出传统创业公司的逻辑。芯片这类核心硬件对机器人与AI发展至关重要,投入再多精力都不为过。端侧AI设备和云端逻辑完全不同,数据不再“开发完OS就固定
12
- 0
- 0
-
李明顺:具身智能的发展密码:超级应用与数据赋能
李明顺:行行 AI 智能董事长观点摘录:具身智能要迎来属于自己的“DeepSeek时刻”,必须先诞生一款“超级应用”,让所有人都能够用到,或许在未来几年,将有机会见证这样的超级应用出现。具身智能行业最大的成本并非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而是在数据方面的巨大投入。数据是当下最重要的一项积累要素,用数据能力
14
- 0
- 0
-
刘兴亮:对机器人发展三时代的认知及行业展望
刘兴亮DCCI 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时间》创始人观点摘录:第三代机器人的诞生,依赖于三个关键要素:开源低价且高性能、可量产的低成本硬件;跨厂商的统一软件栈;以及触发成本分差与生态分离。这三个要素相互配合,打破了传统机器人发展的桎梏。当前,大模型、操作系统与机器人的一体化发展态势愈发明显,以灵
15
- 0
- 0